健康小屋功能多样,它不仅是居民长期自我健康监测的有力工具,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便利场所。在健康监测方面,目前
健康小屋供居民自测的仪器种类繁多。《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要求
健康小屋必须配备身高、体重、腰围、血压、BMI等基本测量设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需配备体脂、血糖、心血管功能、肺功能等设备。
几乎每个小屋都有身高计、体重秤、腰围尺、血压计等基本仪器。其中血压计使用次数多,这与目前社区人群面临的主要慢性病问题有关。一部分小屋还配备了骨密度仪、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设备,受到居民欢迎,使用人次数也较多。但
健康小屋的仪器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为合理配置资源,
健康小屋在建设之初应根据当地社区诊断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来选择仪器设备。在健康教育方面,已经有90%以上的
健康小屋对检测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提出生活方式改善方面的建议。并且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屋使用人次也较多,这与居民对于健康教育的需求相一致。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基于信息系统的人机对话式
健康小屋对普通居民和目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现使用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都较高。
健康小屋总体使用率并不高。平均每个
健康小屋每天仅3人次使用。
健康小屋的使用需要与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相结合,以实现其功能的大化。例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档案的更新、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等都可以利用
健康小屋完成。但大部分的
健康小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健康监测的有效功能,将
健康小屋检测数据用于健康档案更新的不到六成,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储存更新
健康小屋检测数据的仅占1/4。其他没有建立信息系统的
健康小屋数据不能储存、交换、分析和利用,成为信息孤岛,制约了
健康小屋的可持续发展,是导致
健康小屋使用人次数不高的重要原因。